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包你会教程系列之「裂隙灯检查」
发布时间:2023-12-13 14:47:09 来源:

裂隙灯是眼科医生临床工作中最基础、应用最多的检查工具,但您真的会用吗?该如何选择照明方式来获得对不同的疾病更清晰的观察?钴蓝光和染色又如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次精选的视频中,晏晓明教授以角膜病为例系统讲解了裂隙灯的检查方法,快来点击学习吧~

裂隙灯检查有六种主要方法:直接焦点照明法、弥散光线照明法、巩膜角膜缘分光照明法、后部反光照明法、镜面反光带照明法及间接法。此外,还经常要配合使用钴蓝光以及荧光素染色。

▶ 直接焦点照明法

直接焦点照明法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检查时把光的焦点调节至与显微镜的焦点完全合。窄裂隙+弱背景照明可以观察到裂隙焦点所处的位置及背景,如角膜水肿和狄氏膜皱褶;窄裂隙无背景照明可以通过强对比度观察角膜层次,如圆锥角膜患者变薄、前凸的角膜结构;宽裂隙可以直接观察到更多眼部情况,如虹膜粘连。

▶ 弥散光线照明法

是利用非焦点的弥散光线对眼前部组织形态学进行直接观察的一种方法,整个角膜、虹膜及晶体的整体状态都可以看清楚。

▶ 间接照明法

间接照明法是将光线照射在组织的一部分上,而观察其邻近的同一组织的另一部分,如通过晶状体间接照明观察后发性白内障、通过角膜间接照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

▶ 后部反光照明法

后部反光照明法的光焦点与显微镜焦点不在同一平面上,是借后部反射回来的光线检查角膜和晶状体上透明的、半透明的正常和病理组织。如用于观察巨细胞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钱币状KP、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olymorphous posterior corneal dystrophy,PPCD)的轨道征以及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的特征性病变。

▶ 镜面反光带照明法

镜面反光带照明法是利用光线在射入眼球时,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所形成的表面反光区,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检查这一光亮的反光区的方法,常用于检查角膜内皮疾病。如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gutattae橘皮样的改变,以及观察PPCD患者狄氏膜不规则的火山口样改变。

▶ 巩膜角膜缘分光照明法

巩膜角膜缘分光照明法是利用光线通过透明组织内的屈折来观察角膜上不透明体的检查方法。常用于观察圆锥角膜的Rizzuti征、角膜雾状水肿以及狄氏膜前角膜营养不良。

▶ 钴蓝光及染色的应用

对于典型的圆锥角膜,常规裂隙直接焦点照明法和弥散光照明法只能看到角膜变薄和Munson征,如果观察仔细可能勉强观察到Fleischer环。但在钴蓝光照明下,即使不需要荧光素染色,Fleischer环也非常容易观察到(图-6)。

临床常用的染色包括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及丽丝胺绿染色。其中,荧光素染色更常用观察角膜病变,而虎红染色和丽丝胺绿染色更常用于观察结膜病变。在使用荧光素染色时,可搭配使用钴蓝光照明和黄色滤光片,从而提高对比度,使图像更加清晰。下面着重讲解几种常见临床体征的鉴别:

1)点状上皮糜烂(punctate epithelial erosions,PEE),是角膜最表层的细胞脱落,呈细小、轻微的凹陷斑,荧光素染色可见细小、点状浅染,不向基质渗染。一般需考虑:干眼、药物毒性角膜炎、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和过敏性角结膜炎。其中药物毒性角膜炎:着染集中于角膜,而结膜染色较轻;水液缺乏型干眼的结膜染色早于角膜,并且比角膜重;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干眼,染色集中于下方。

而点状上皮角膜炎(punctate epithelial keratitis,PEK),是角膜表层扁平细胞和翼状细胞变性、脱落,呈淡白色斑点状浑浊、隆起,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成簇的鲜明着染,无或轻度向基质渗染。常见于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上皮炎和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早期。

2)树枝状角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 HSK)的树枝状染色中央深、边缘浅,树枝末端膨大,树枝凹陷;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zoster keratitis, HZK)的树枝状染色比较弱,且为多发的树枝,末端无膨大,且树枝隆起;药物源性角膜炎患者常有多种局部药物应用史,树枝状染色多横向分布于睑裂区域,树枝末端无膨大、边界毛糙模糊,且病变表浅,局限于上皮层。

晏晓明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角膜病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

亚洲干眼协会委员等

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尤其专注于眼表泪液疾病及角膜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网站首页| 关于学会|行业速递|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科普患教|联系我们|隐私声明

版权所有 北京眼科学会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京ICP备0810342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