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患教
【科普知识】这个圣诞,给你点儿颜色瞧瞧!
发布时间:2023-12-13 11:05:10 来源: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圣诞节到了,大家又开始红红绿绿的装扮起来了。你知道吗?圣诞节这个多彩的节日中,还藏着一个关于色盲症的故事~

圣诞和色盲

200多年前的圣诞节,一个名叫约翰·道尔顿的英国人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当礼物。他心想,这袜子低调内敛,送给母亲最合适不过了。谁知,妈妈接过袜子一看,竟笑着说:我这么大年纪啦,怎么能穿樱桃红色的袜子呢, 道尔顿不明白:这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嘛。

后来他又请了很多人来识别,绝大多数人都说这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不解,为什么自己看上去是棕灰色的而别人看到的却是樱桃红色的呢?最后他经过大量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色盲症”。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色盲又称为“道尔顿氏病”。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讲色觉和色盲的那些事儿~

人类的色觉

万物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这些光线刺激人眼后在大脑内产生主观感觉,我们把这种复杂的物理-心理学现象称为“色觉”。

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称为“可见光谱”)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如波长在700nm左右表现为红色,波长在400nm左右表现为紫色,中间则可以表现为黄色、绿色、蓝色等等。其间,波长长度只要增减3~5nm,即可被人眼识别为不同的颜色,是不是很神奇呢?

人是怎么看到颜色的?

想要了解人是如何看到颜色的,就首先要了解人眼是如何工作的。
就像相机把图像投射在底片上一样,外界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汇聚投射于视网膜上,视网膜将外界的光线刺激转化为大脑能读懂的电信号后上报,大脑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视觉。

这其中视网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视网膜上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的头,细细长长的像个木杆,对光敏感度很高,但无色觉,主要负责暗视觉;视锥细胞的头则像个圆锥,对光敏感度较低,只有在强光下才能被激活,但可以分辨颜色,主要负责明视觉。

正常人有3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其对光的吸收峰值分别为640nm(红敏)、534nm(绿敏)、420nm(蓝敏),我们暂且昵称为小红锥、小绿锥和小蓝锥。不同颜色的光线刺激视网膜,会引起三种视锥细胞不同程度的兴奋。例如,看到红光时,小红锥很兴奋哈哈大笑,小绿锥则只是微微一笑,而小蓝锥则完全不为所动。

就像小时候玩的调色板一样,3种基础颜色之间不同比例的叠加就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三种视锥细胞反应的强弱叠加,就能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颜色啦~

色盲是怎么回事?

彩色打印机若缺少某个墨盒,打出的图片颜色就会失真。如果视网膜上的三种视锥细胞存在缺陷,就会造成对全部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即色盲。色盲有全色盲、红色盲、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1.全色盲

是色盲最严重的一种,较少见。全色盲眼前的景象仅有明暗之分,而无颜色差别。此外,还可伴有视力差、中心暗点、眼球震颤等症状。

2.红色盲

主要不能分辨红色,对红色与深绿色、蓝色与紫红色以及紫色不能分辨。常把绿色视为黄色,紫色看成蓝色,将红色看成灰色。

3.绿色盲

患者不能分辨淡绿色与深红色、紫色与青蓝色、紫红色与灰色,把绿色视为灰色或暗黑色。

4.蓝黄色盲

患者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较少见。

临床上把红色盲与绿色盲统称为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色盲。我们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体检也主要针对红绿色盲进行筛查。其遗传方式是X-连锁隐性遗传,这种遗传方式通常是女性携带,男性发病。所以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得多。

▼讲了这么多,快来测试一下自己的色觉吧▼

(答案藏在每张图背后,点一点测试自己看到的数字是否正确)

 本文由 北京眼科学会教育委员会 审核

网站首页| 关于学会|行业速递|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科普患教|联系我们|隐私声明

版权所有 北京眼科学会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京ICP备0810342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