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翟长斌教授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精准测量是精准手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既往的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术后满意度能达到98%,但依然有2%的患者因为高阶像差等原因不满。
“全光塑”,InnovEyes sightmap诊断及手术引导一体化设备,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屈光手术方式,仅用一台检查设备即可高效捕获全眼光学测量数据,生成最接近目标眼的个性化3D全眼模型,给屈光手术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的翟长斌教授为我们分享近期应用的效果评价。
全眼像差角膜屈光手术介绍
“全光塑”核心秘诀在于“全”和“光”。
“全”是指全眼光学数据。既往的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地形图引导的和波前像差引导的角膜激光手术,通过采集每只眼的角膜地形图或波前像差信息来进行激光的设计,但其所依据的模型还是简化模型眼。而“全光塑”,则是通过术前的测量,对每位患者眼球的结构、深度、晶体位置、眼轴长度等全眼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然后通过独有的算法可以生成患者眼睛的3D虚拟模型,让医生能够更全面地把控患者眼球的具体情况。
“光”是指光迹追踪技术(Ray tracing),能在手术前通过2000道光线在眼球内优化出切削轮廓,提高诊断和规划的效率,并为每只眼睛提供真正的个性化手术解决方案。
听起来像“真实眼3D模型+AI算法”的强强联合,真实世界表现如何呢?
临床效果观察
纳入标准
单纯近视或复性近视合并散光;
最佳矫正视力≥1.0;
中央角膜厚度大于450μm,术后角膜基质厚度人于280μm;
除外全身系统性病变、其他眼部病变、眼部手术史和外伤史;
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或至少停戴2周以上软性接触镜、8周以上硬性接触镜或3~6个月角膜矫形镜。
一般资料
2023年8月~2023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45位患者、89眼;
男13人26眼,女32人63眼,年龄平均28.00±5.95 ( 17~39)岁;
平均球镜度-4.67±1.28 (-2.25~-7.75)D,平均柱镜度-0.87±0.85(0.00~-3.25)D,平均等效球镜度-5.10±1.35 (-2.38~-8.75 ) D,平均角膜曲率43.49±1.23 ( 40.49~46.36)D;
平均角膜中央厚度552.15±30.31 (478~629 ) μm
检查方法
常规屈光术前检查
裸眼视儿(UDVA)、矫正视力( CDVA )
显然验光、散瞳验光
角膜地形图检查(TMS-4 )
散瞳眼底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角膜中央厚度测量
前后节OCT
特殊检查
对比敏感度(CS ) :暗环境下1.5、3.0、6.0、12.0、18.0周/度 ( c/d );
无眩光空间频率的定量检测;
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查( OQAS ) : 客观散射指数 ( 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 SR );
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 QoV )
手术要求
球镜度<-10.00D
柱镜度 <-4.50D
术前角膜中央厚度>450μm
术后角膜残留基质厚度>280μm
Innoveyes屈光度'j显然验光度数差值<0.75D
Innoveyes屈光度与显然验光散光轴位差值<15°
4次以上结果纳入手术设计运算
暗室瞳孔直径>5.5mm
治疗参数
角膜瓣厚度:108.93±3.65 ( 100~120 )μm;
切削光区:6.58±0.19 ( 6.0~6.9 ) mm;
切削深度:98.07±21.17 ( 37~152 )μm;
残留基质厚度:340.67±28.80 ( 292~410 )μm;
眼球旋转:0.03±3.38 (-8.5~6.5)度;
x轴偏移:-12.75±156.83 ( -369-351 ) μm;
y轴偏移 : 40.45±107.84 (-193~351 ) μm。
结果
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预测性及准确性:
术后散光及稳定性:
角膜地形图:
高阶像差:
对比敏感度:
客观视觉质量:
视觉质量调查问卷( QoV ):
总结:
应用“全光塑”,术后3个月,视力达1.2以上者占比83.6%;术后3个月客观视觉质量与术前没有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中频段对比敏感度比术前增加;术后3m视觉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眩光及视近困难,但总评分与术前没有差异。
“全光塑”这种手术方式,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后引入高阶像差最少的一种手术方式,也是目前视觉质量最好的一种手术方式。但是这种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在严格审慎的基础上,要有优秀的临床检查特检技师做出精准的检测数据,同时在术中也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才能取得完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