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速递
黎晓新:“玻切女王”的追光路
发布时间:2024-01-25 16:26:16 来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科医生作为“光明守护者”

不仅托起了患者的希望

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无影灯下,手术台上。四十余年初心不变的她,点亮上万患者的光明“视”界。本期节目要介绍的是被誉为中国“眼科四把刀”之首的黎晓新,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AOI)院士,山东莒南人。在国际上,她被称为“玻切女王”,获得国际眼科理事会“金苹果奖”。而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全球仅限定70人,目前的成员和荣誉成员来自33个国家,黎晓新是迄今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专家。

作为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开拓者之一,黎晓新也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的眼科专家,在儿童眼底病防治方面,她是公认的先驱。1995年,黎晓新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早产儿视网膜手术。2004年,在卫生部领导下,黎晓新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武官曹荣飞眼睛严重受伤。由于左眼视网膜的黄斑部发生了外伤性黄斑裂孔,视力受损严重。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曹荣飞辗转接受了由黎晓新主刀的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黄斑裂孔术。手术后,曹荣飞的视力从0.3恢复到了0.8。殊不知,此类手术的国内第一例正是黎晓新完成的。早在1995年,她就把这一国际最新技术学到手,并带回国内推广......

1973年,黎晓新考进了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如愿进入了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81年,她参加研究生考试,次年被学校动员转成出国研究生,到德国埃森(Essen)大学眼科医院学习,专攻眼底病。黎晓新勤奋上进、刻苦好学的品质源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但谁能想到,她的医学之路是从赤脚医生开始的......

医学飞速发展,传承依然重要。“当一个好医生,光有技术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患者有爱心与责任心”。时至今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依然没有忘记恩师黎晓新昔日的鼓励、支持与教导。

加入厦门眼科中心后,每周三下午,黎晓新增加了一个固定工作——主持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会。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不仅是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更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知识的互补。

请相信,一个人可以“点亮”一群人。

网站首页| 关于学会|行业速递|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科普患教|联系我们|隐私声明

版权所有 北京眼科学会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电话: 010-68995855

京ICP备0810342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